湖南隆飛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
聯(lián)系電話:18007367799 周老師
郵箱:1318274130@qq.com
地址:湖南省常德市洞庭大道3150號
胡楠,祖籍湖南永順,1948年出生于湖北武漢,5歲那年跟隨外婆來到常德生活。1961年常德市(縣級)武陵春曲藝社招收學員,她看到了一張廣告,上面有一條寫著成績優(yōu)秀者可送至武漢曲藝團培訓。因為父母親都在武漢,她就想:我要是成績好就可以去武漢啊,那我就可以回家了啊!就是這么一個簡單的念頭讓她與常德絲弦結(jié)下了一生之緣。這一年,胡楠13歲。
◎?qū)W藝
胡楠在學校退學后到武陵春曲藝社參加考試。當時的主考官是黃揮和戴望本老師,他們首先讓她轉(zhuǎn)轉(zhuǎn)圈,看看身材怎么樣,扮相還可以,唱了一首歌,嗓子挺不錯的就告訴她準備去報到。
1961年10月,武陵春曲藝社正式開班。開班儀式非常簡單,就是在老藝人于長生家中的堂屋里,學員有10多人。黃揮老師介紹說:“你們是武陵春曲藝社招進來的學員,這是你們的大師傅戴望本老師,從今天開始,他就要教你們唱常德絲弦了,希望你們好好學習?!苯又S揮老師離開了,戴老師沒有什么客套,直接開始教學員們唱絲弦,他說:“今天我們學習《雙下山》里面的《滿江紅》,我唱一句你們唱一句,我的手拍一下你們跟著拍一下,我的手指點一下你們也就點一下。這是4/4的拍子,手拍一下,手指點三下......”
第二天上課只剩下3個人了,其他人都走了。那時候,世俗觀念很嚴重,有的認為一個好端端的青少年拜一群“瞎子”(盲人)為師,沒面子;有一些年齡大的嫌每月18元錢工資太低了;還有一些女孩認為絲弦學徒5年,出師后實習2年,大好的青春年華在曲藝社一呆就是7年不劃算。而胡楠只有一個信念,留在班里,認認真真跟著師父們學絲弦。
在武陵春曲藝社中,戴老師教了整整兩年曲牌,然后再開始教戲?!稘M江紅》是胡楠學的第一首曲子,老師邊演出邊教,她心無旁騖,白天學習,晚上看演出,回來再細細揣摩,凌晨四點,她就起床練聲練氣,無論嚴寒酷暑從未間斷,練就了扎實的基本功。要學好常德絲弦,不但資質(zhì)、悟性要好,還要要有恒心與毅力,戴望本老師發(fā)現(xiàn),在武陵春曲藝社的學員中,胡楠不但學藝刻苦,而且嗓音圓潤,唱腔純正,資質(zhì)、悟性等各方面條件都非常不錯,便將她引薦給匡鶴林老師單獨“上小課”,胡楠成為了唯一一位全面繼承匡鶴林、戴望本兩位老師表演風格的嫡傳弟子。
◎登臺
1962年,武陵春曲藝社從小西門茶樓搬到了東門。老師們買了東門的一棟木板房,有上下兩層,下面是茶館,上面是老師們教學、辦公的場所。學了兩年以后,戴老師說:“好啊,你們已經(jīng)學了八十七個曲子了,又學了二三十首折子戲了,你們準備一下,要上臺對你們進行考核。”當時人們只知道茶館二樓有一群女孩子,從來沒有見過,是“養(yǎng)在深閣人不知”。結(jié)果把水牌一掛,消息一傳出來,知道她們要開始表演了,就引起了人們的關(guān)注。當天中午,樓下茶樓的二十幾張桌子就已經(jīng)坐滿了人,沒有座位的就站在外面看。還有想看的人,只能站在街上聽了。第三天,師父們就把臺子搭到外面,在街上唱。令胡楠印象最深的是:東邊城門不遠處的樓垛子上站滿了人;茶樓對面老防洪堤上也全是人;下面一家旅館的樓頂上站的都是人。她們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唱了半個月,轟動一時。在短短兩三年時間里,她學會了近百種曲牌,《雙下山》《昭君出塞》《寶玉哭靈》等名曲名段更是手到擒來。
在人們的記憶中,總說常德絲弦是從茶肆到舞臺。要說是茶肆,確確實實是茶肆,胡楠這一輩人唱絲弦就是在茶館里唱的,可是她的師傅們并沒有唱。師傅們靠講評書,打漁鼓為生,他們從來沒有在茶館里唱過絲弦。
自1963年底開始,文藝界提出“破除封資修”口號,傳統(tǒng)的作品受到了一定的限制,老藝人們沒有辦法在茶館里面表演漁鼓評書了,他們轉(zhuǎn)而演唱類似《林海雪原》這些長篇英雄人物傳記。但是聽眾少,收入也就少了,學員們的生計成了問題。于是老藝人們趕緊排了兩臺戲,到下面的鄉(xiāng)鎮(zhèn)去演出,自己養(yǎng)活自己。就這樣,1964年,武陵春曲藝社到常德下屬鄉(xiāng)鎮(zhèn)演出了四個月。考慮到鄉(xiāng)鎮(zhèn)人民對“劇社”不了解,只知道“劇團”名稱,而絲弦不屬于戲劇劇種,師父們便將“武陵春曲藝社”改名為“常德市曲藝隊”。胡楠等一批青年演員掛牌叫做“青年演出隊”,老藝人們則叫做“老曲藝隊”,這樣,他們兩隊就從人事上,經(jīng)濟上都分開了。
歷史風云變化,常德絲弦成為胡楠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同時,常德絲弦的興衰也讓她的人生跟著一起跌宕起伏。1968年,“文革”期間的武陵春曲藝社解散了,胡楠輾轉(zhuǎn)進入了內(nèi)衣廠,成為了一名普通的工人,與機器作伴,過著平凡的生活。1971年6月在武陵春曲藝社的基礎(chǔ)上成立了常德市(縣級)毛澤東思想宣傳隊,胡楠被調(diào)入宣傳隊中,與常德絲弦再續(xù)了六年的情緣。在這期間,她的藝術(shù)唱腔和嗓音條件更加成熟,她每天練唱八個小時,有時不惜練上二十余天,只為了演唱好一段十分鐘的絲弦曲目。她除了演出之外,還參與編曲,這樣,她進一步加深了對常德絲弦的理解,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風格。
1979年,常德絲弦再一次從繁榮熱鬧的場面回歸平靜,常德市(縣級)毛澤東思想宣傳隊解散,胡楠從文藝戰(zhàn)線進入華南儀器廠,漸漸淡出常德絲弦藝術(shù)喜愛者的視線,直到退休。
◎傳承
2006年5月,國家公布第一批非物資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項錄,“常德絲弦”榜上有名。2008年,諶曉輝、朱曉玲被確定為常德絲弦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。2009年,常德市武陵區(qū)文化館舉行建館60周年紀念活動,演唱常德絲弦的老藝術(shù)家們也歡聚一堂,大家紛紛敲起碟子唱起了常德絲弦,每個人眼中都飽含淚水。胡楠對著同伴們說:“我聽匡鶴林師傅、李玉成師爺回憶說,解放前常德各地都有絲弦,但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咬字行腔。常德市城區(qū)的絲弦主要在東門到西門、北門(現(xiàn)常德市第一中學附近)到下南門區(qū)域流行,并以此區(qū)域方言為標準常德話,按字行腔。1988年常德地改市,這一區(qū)域就是以前的常德市,現(xiàn)在的武陵區(qū)?!边@些年來,國家越來越重視傳承和保護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,政府層面也越來越重視常德絲弦。2016年,在付芳丹館長的多次邀請之下,為了守住常德絲弦的“根”,為了不讓真正的常德絲弦失傳,胡楠終于不再“蟄居”,與深深鐫刻在她記憶中的常德絲弦再次作伴,把常德絲弦優(yōu)美的曲牌和經(jīng)典的唱段全部傳授給學生。
常德絲弦的主要傳承方式是師徒間的口傳心授,樂譜起到輔助記憶的作用。胡楠為了能傳承常德絲弦,每天堅持到武陵區(qū)文化館給干部學員們授課,每次上課,她都精心備課,態(tài)度嚴謹。她的家中放滿了關(guān)于常德絲弦的書,上面做了許多筆記。其中一本黃揮先生所著的《常德絲弦》,由于經(jīng)常翻看,書的封面顏色有些褪色,書邊微微泛卷。胡楠說:“我們有責任把常德絲弦傳承和發(fā)揚光大,要不然以后可能就聽不到真正的常德絲弦了。”
近年來,胡楠老師每周堅持兩天時間到武陵區(qū)文化館傳授絲弦,一年52周,365天中有104天義務(wù)傳承常德絲弦。在她的悉心教導下,武陵區(qū)涌現(xiàn)出楊羹華、張莉、李庭婷、于淼等一批集唱、彈、演于一體的絲弦新秀;整理挖掘《寶玉哭靈》《王婆罵雞》《昭君出塞》《雙下山》《賣花詞》《西宮詞》《關(guān)公挑袍》《秦雪梅教子》等絲弦傳統(tǒng)曲目;2017 年導演《閃亮的群星》獲省文化(群藝)館、站業(yè)務(wù)技能競賽舞臺藝術(shù)表演類金獎;2018 年編曲《一封舉報信》獲第六屆湖南藝術(shù)節(jié)“三湘群星獎”金獎;同年,《一封舉報信》入圍第十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;2019 年創(chuàng)編《靠山》榮獲第六屆常德原創(chuàng)文藝獎、創(chuàng)編《今天再唱新事多》入圍第十二屆中國藝術(shù)節(jié)暨第十八屆群星獎決賽;2020 年導演《昭君出塞》參加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,楊羹華獲新人獎提名、同年《今天再唱新事多》入圍國家藝術(shù)基金資助項目、導演《愛在瀟湘》參加第十屆中國曲藝節(jié);2021 年創(chuàng)編《絕對忠誠》榮獲“頌黨恩,跟黨走”常德市百團大賽原創(chuàng)節(jié)目獎;2022 年創(chuàng)編《不屈的吼聲》榮獲第七屆湖南省藝術(shù)節(jié)“三湘群眾獎”最佳作品獎;同年《不屈的吼聲》入圍第十三屆中國藝術(shù)節(jié)暨第十九屆群星獎決賽。
出于對常德絲弦的執(zhí)著與堅守,胡楠的講座被引進到常德市文化館曲藝培訓,她深入淺出的講解常德絲弦,參加培訓的有常德市各區(qū)縣文化干部以及青年演員、青年學生等。會后,胡楠與大學生們交流:“我蠻喜歡跟你們講這些(傳統(tǒng)曲藝),讓你們了解它,能夠感興趣就是一種傳承。”
◎祈望
2018年8月,胡楠被評為常德絲弦“市級傳承人”,有人曾問她:“你怎么現(xiàn)在才被評上傳承人???”國家級傳承人諶曉輝說:“她是常德絲弦的祖宗?!边@句話彰顯了胡楠在常德絲弦傳承體系中的地位。
作為目前“輩分”最高的常德絲弦傳承人,胡楠不因自己的傳承人地位較低而憤世嫉俗、牢騷滿腹,而是在退休之后默默堅守教學第一線,義務(wù)傳承常德絲弦十余年。她的這種無私付出,得到了業(yè)界和文化主管部門的高度認可,今年她被推薦為常德絲弦省級“非遺”傳承人。胡楠笑談道:無論是什么級別,無論是什么崗位,老祖宗留下來的常德絲弦,我們這些傳承人都有責任和義務(wù)把它的精髓原汁原味地傳承下去,讓我們的后代能夠認知絲弦、了解絲弦、喜愛絲弦,然后在此基礎(chǔ)上發(fā)展絲弦。
原文:胡楠對常德絲弦的傳承(湖南文理學院2019級本科生論文)
1964年胡楠(前右三)參加烏蘭牧騎班
1975年胡楠(后右二)在常德市曲藝隊
黃輝與戴望本(右)老師
胡楠指導學生演唱絲弦
胡楠輔導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演唱絲弦
胡楠輔導湖南文理學院大學生演唱絲弦
胡楠與“雅韻新聲”常德絲弦專場演出演員在一起
撰文:胡依婷
編輯:羅芊芊
審核:周星林